新增37个本科专业 工学类新增专业数量最多
发布时间:2021-06-08 16:30:38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在进行中,而这场大考结束后,除了焦急地等待成绩外,大部分考生和家长要过的另一关就是选择心仪的专业和学校。前不久,教

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在进行中,而这场大考结束后,除了焦急地等待成绩外,大部分考生和家长要过的另一关就是选择心仪的专业和学校。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今年新增37个本科专业,进一步丰富了本科专业“菜单”。其中,工学类新增专业数量最多,为14个,占比37.8%。

年来国家越来越需要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加强对这类人才的培养成为一种趋势。”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副校长杨国强说。而这些新增专业也恰恰是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专业。

《中国科学报》记者发现,今年新增的37个本科专业涉及43所高校。实际上,在“双一流”与应用型大学建设背景下,各级各类高校也自发掀起学科专业市场化改革热潮。不过专家提醒,学科专业调整在以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发展需求为基本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不可让“一切为了学生”成为口号。

工学类新增专业“一枝独秀”

今年新增的37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医学九大门类。工学类新增专业在新增专业总量中占比最高,并非首次出现。

青岛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王建伟等人基于2013年至2018年我国本科专业调整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除了专业增加速度远超撤销速度外,学科门类偏向严重是另一特点,即工学类新增专业数量“一枝独秀”。据统计,2013年至2018年工学类净增专业数量超过排名2~4位的管理学、艺术学、文学三类专业的总和,占新增专业总量的37.9%。

江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田贤鹏长期从事学科专业布局与调整研究。他对这一现象并不奇怪。“这种调整回应了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需要,以芯片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等领域急需高水的工学类专业人才支撑,新增工学类专业体现了国家的战略需求。”

不过,他同时指出,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工学类专业年来的报考热度不断上升,呈现出较好的市场预期。

“不要过于盲目,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专业。”杨国强建议。在他看来,因为喜欢,所以学起来会更加轻松些。“特别是现在大学毕业后生活上基本没有问题,个人的兴趣和国家未来的需求在选择专业时更加重要。”

曾有学者提出,“农学人才主要服务于第一产业,理工科人才主要服务于第二产业,人文社科及医学学科的人才主要服务于第三产业”。结合我国几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王建伟发现,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偏差,偏向于第二产业的专业净增量占比偏高,而偏向于第三产业的专业净增量占比偏低。

“这种结果的出现可能与国家战略支持的产业集中于工学领域相关,也可能是由于第三产业所需人才学历结构导致的。”但王建伟认为,这种产业结构与本科学科专业结构不匹配并不意味着当前本科专业结构不合理。

他预测,在未来各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需求必然升级的预期下,本科专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相关专业比重将是一种趋势。

“从具有专业知识的第一、二产业的人才转向第三产业工作相对容易。一些理工科专业出身的学生,经过一定的专业学,往往在第三产业中体现出很强的工作能力。”杨国强补充道。

三重因素并非总一致

在分析高校学科专业调整的影响因素时,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的“三角协调模型”提供了一个经典分析框架。根据该模型的理论观点,学科专业调整受到国家意志、市场力量和学术权威的影响。

从我国40年的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历史来看,市场力量的影响日益深入,成为影响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相关市场调研机构每年都会发布基于“红黄绿牌”的专业分类,各专业在就业市场的表现对于学生的专业选择、专业调整甚至会产生直接影响。

但是,市场力量并非“一家独大”。

田贤鹏表示,实践中,三重因素并非总是一致的,而是始终处在动态衡的过程中。此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类型的学校,影响其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主导因素也会有所差异。

相关研究发现,相比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民办高校、地方高校更热衷于申请新专业。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首先应当尊重知识演化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田贤鹏告诉《中国科学报》。他同时强调,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要避免过度行政化和市场化。

以市场化为例,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内在局限,主要包括自发、盲目和滞后

田贤鹏解释道,自发主要体现在过度追求热门专业,“一窝蜂”地新增同类专业,对此他特意提到了前几年的法学专业和几年的人工智能专业。盲目主要体现为跟风而上,但火爆专业并不意味着火爆的市场需求。滞后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具有周期,且人才能力的效力发挥也具有一定的周期,“短期看似乎有必要增设,但长期看可能就会有问题”。

尊重不同学科人才培养内在规律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引导高校的内涵式发展,而分类管理被看成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分类管理主要包括高校的分类管理和学科专业的分类管理。前者包括对研究型高校与应用型高校的分类管理,二者侧重点不同,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主导因素也会有所差异;后者表现在不同学科专业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规律和知识生产规律,如哲学、数学、理论物理等基础学科专业与软件设计、建筑工程等应用学科专业。

“推进高校学科专业分类管理机制建设要体现这种内在规律。”田贤鹏提醒道,同时还要避免标准化的“一刀切”。

此外,要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高校的功能和价值,满足社会和个体在不同层面的多元化教育需求。

以国科大为例,该校从2014年开始招收适当数量的本科生,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此,该校探索出学业导师制、“三段式”培养方式、“科学家班主任+青年班主任”制度等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机制,先后推出了郭永怀力学实验班、华罗庚数学实验班、“一生一芯”计划等。据悉,今年国科大新增心理学和人工智能专业,其中心理学专业招收理科的学生。

建立完善的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干预机制也逐渐成为呼声。

“既要充分授权,同时又要科学监管。”王建伟说,“相关部门不能仅把监督的重点放在专业开设之前的资源配置,专业开设之后资源投入情况的监督也应同等重视。”

对于高校而言,端正设置与调整专业的动机更为关键。

田贤鹏建议,高校自身要找准定位,确立自己的学科专业优势,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专业。“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数量的增减上,要多从质量提升上下功夫,从专业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秦志伟)

标签: 本科专业 专业 数量

资讯播报

乐活HOT

  • 2022北京龙庆峡冰灯冰雪季冬奥题材冰灯作品比去年多一半多
    2022北京龙庆峡冰灯冰雪季冬奥题

    赏灯戏雪过大年!1月15日晚,2022年北京龙庆峡冰灯冰雪季在龙庆峡文化广场开幕。龙庆峡景区紧邻冬奥延庆赛区,今年的冰灯冰雪季加大了冬奥文

  • 运动、食补等成年轻人生活常态 “养生人”有冲动派有学术派
    运动、食补等成年轻人生活常态

    护肤养颜美丽人惜命养生打工人激情参与体验派随缘佛系小乖乖学术养生小专家快乐负重撸铁人——经此一疫,年轻人也给自己贴上了惜命的标签。

  • 2022北京年货节的网上年货节专场促销优惠多
    2022北京年货节的网上年货节专场

    昨日,由北京市商务局主办,北京老字号协会、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承办的2022北京年货节在丰台区大悦春风里正式启动。本次年货节,是北京消费

  • 北海公园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天然冰场正式开放
    北海公园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天

    为助力北京冬奥城市文化活动,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冰雪活动乐趣,1月12日,北海公园总面积1 5万平方米的天然冰场正式开放,预计将持续至2月4日

  • 正值泡温泉旺季 不少景点都推出了一定的优惠政策
    正值泡温泉旺季 不少景点都推出

    入冬以来,随着气温逐渐走低,冬季游玩项目成为热门话题。今年元旦假期,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显示,滑雪、泡温泉等冬季特色项目受到市

  • 武汉大众冰雪季将向2.8万名小学生免费派发冰雪体验券
    武汉大众冰雪季将向2.8万名小学

    迎冬奥,在家门口享受冰雪运动。1月17日至2月28日,第八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冰雪嘉年华活动将在武汉全民健身中心开放运营。活动期间,市体育局

  • 冬季抑郁有何常见表现? 为何冬季更容易抑郁?
    冬季抑郁有何常见表现? 为何冬

    进入冬季,再加上目前疫情在全国多地散发,或多或少影响着我们的心情。那么,在这个特殊的季节和时期,我们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呢?今天,河

  • 颐和园冰上健体活动正式启动 是全市最大一处天然冰场
    颐和园冰上健体活动正式启动 是

    1月10日,颐和园圆梦冬奥,相约颐和冰上健体活动正式启动,冰场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是全市最大一处天然冰场。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冰场

  • 不建议14岁以下儿童专门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不建议14岁以下儿童专门检测幽门

    近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被明确标为可致癌。这一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根据世界胃肠病组

  • 210个药品注册证书被注销 包括多个品牌的去痛片
    210个药品注册证书被注销 包括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近日发布公告,注销210个药品注册证书,其中包括多个品牌的去痛片。日常生活中,不少市民出现头痛、腹痛、月经痛、

娱乐LOVE

精彩推送